close

2014年9月號熟年誌 一甲子針線情 手工訂製旗袍師傅許榮一

熟年誌 2014年9月號 一甲子針線情  

從雲林離鄉,來到台北拜師學藝

回首十八歲那年,許榮一離鄉背井來到台北打拼,出身雲林務農家庭的他,經由親戚介紹,開始向一位上海師傅拜師學藝,拿起了針線,踏入手工製做旗袍一途。那年,這位師傅總共收了十二位徒弟。旗袍的風潮,早在民國二、三十年就從上海流行了起來,隨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,這股時尚衣著風也跟著吹到本地,創造出民國四十到六十年的黃金年代。許榮一還記得,那時穿旗袍的人相當多,台北城滿街的女性都穿著旗袍,不只小姐出去玩會穿,還有官夫人搬家、生日、結婚等各種請客場合,一個個都是旗袍的身影,當時每個菜市場裡,也幾乎都買得到旗袍。

那時,上海師傅的店開在和平西路上,以前光是衡陽路這一帶,就有二十幾家布店,師傅家裡也總是有六到八個師傅,學徒更是每年都會收。苦學了三年多才出師的許榮一,回溯到最初入門時的挑戰,就是「拿針」。別小看師傅現在熟練地來回穿縫,這樣細小的針,光是練習戴頂針扣、練習拿針,他就足足學了半個月。當時他就這樣拿著一塊布,不斷地縫、不斷地練習,不但每一線段要縫得一樣大、一樣整齊,針要拿得習慣,動作更要靈活迅速。

熟年誌002.jpg  

學徒生涯的甘苦談

在這三年四個月的學徒歲月裡,許榮一首先要面對的,就要語言不通的問題。因為聽不懂師傅、師兄的家鄉話,所以常常要被罵、被誤會,心裡受了氣也不能說出口,只能更加提醒自己,凡事都要更謹慎勤快些。此外,當別人的學徒還不單是學學手藝就好,舉凡幫師娘燒飯、做菜,還有幫師傅的小孩洗澡、換尿布等,各種雜事都要做,連做好的旗袍,都要騎著腳踏車幫客人一一送到府。

許榮一說,他也曾經想放棄,但總覺得既然都離了家,也不想再回去割稻,所以碰到什麼事就只有忍耐的份。在這段歲月中,他也遇到了這輩子合作大半歲月的夥伴,師弟-許義熇。

同樣從彰化員林故鄉來到台北的許義熇,回顧當初民國五十五年來到上海師傅的門下時,許榮一已出師了。還記得當時有很多學徒都待不住,許多從南部北上的,常常會想家,而以前學徒沒有椅子坐,往往都得站著工作一整天,腳腫起來的也比比皆是。回想往事仍歷歷在目,許義熇也曾想過要回故鄉,但家裡沒有其他工作,回不去,所以只能繼續認真地做下去。許義熇說,相較之下,這幾年願意學做旗袍的年輕人少了,能吃苦的也不多,這五年多來,有很多學徒想嘗試,但來來去去了好幾位,最後只留下一個年輕人能夠堅持到現在。他常告訴這位後輩,工作上所有看到的困難,都只有忍耐的份,做這一行的,一定要有耐心,否則是做不來的。當然,許義熇與許榮一都不藏私的傳授,打算將畢生所學都傳給有心學習的後輩。

熟年誌003.jpg  

昔日旗袍的繁景與風華

在五十年代的旗袍風行歲月裡,人潮仍以西門町、延平北路一帶最為熱鬧,當時的裁縫師一天接到的訂單堆積如山,有些觀光客前一天才來量身,隔天就得帶著做好的旗袍回國,許多遠從歐洲、澳洲、新加坡等地方前來的旅客,都特地前來訂製。許義熇說,在最忙錄的時候,他們每天早上十點多就得起來,要一直做到清天亮五點多才能休息。

許榮一說明,他們製作旗袍都沒有打版,直接剪裁直接做。而製作旗袍的每一個步驟都相當重要,無論是打摺、滾邊,還是做領子,都必須全神貫注。每位客人師傅都會親自度量、裁剪、縫製,許榮一再三強調,旗袍不是瘦子的專利,有些媽媽們嫌自己的身材不好,不敢穿旗袍,其實甚麼樣的身材穿旗袍都好看,只要旗袍不要做的太合身,胖的人穿了反而會有顯瘦的效果,而且無論是縮腰、無袖、窄袖及削擺等旗袍,都可以讓女人的顯現出高貴的氣質。

當時台北市博愛路上聚集了鼎新、九綸等二十多家布行,從早上到十點營業到深夜十一點半,而布行一般也都會和一兩家旗袍坊合作,客人買布後,如果有需要,就會通知師傅到場為客人量身、縫製。當年許榮一就是這樣騎著鐵馬,常常周遊於各布行之間,每逢換季或過年前,他往往一天要跑三、四家布行,連吃飯時間都閒不下來。然而,正因為有此階段的基礎,許榮一在獨自撐起店舖後,許多主客都是以前合作過的布行介紹的,而店舖內更有多種他自己挑選過的布料供客人選擇。

熟年誌004.jpg  

手工訂製旗袍,邁向新世代

究竟幫多少名人做過旗袍?許榮一也數不清了,早期費玉清、費貞綾的唐衫,黃任中身旁的徐貴櫻、小潘潘、陳寶蓮的旗袍,民國七十二年,電影《太空仙女戀》(I Dream of Jeannie)女主角芭芭拉.伊頓(Barbara Eden)、《姻緣花》裡女星陳莎莉等,都找過許榮一訂製旗袍。許義熇說,當初陳莎莉拿著別的師傅做壞的旗袍,一度以為無法再修改了,沒想到一經許榮一的手碰過,旗袍又再度展現它應有的風姿。一直到近期林志玲、許瑋甯等女星,也都透過這樣的手工傳統服飾,襯托出現代女性的高雅氣度。

儘管昔日的榮景不再,隨著時尚風潮的快速流轉,民國六十舞後,旗袍的訂單漸少,到了八十幾年,幾乎跌落谷底,上海師傅也因而打包家當回到大陸,留下許榮一和許義熇師傅承接師業,在博愛路上經營店舖延續至今。所幸拜網際網路之賜,四、五年前,許榮一與師弟在網路上宣傳資訊,與新世代展開了新的連結。

看著網路上收到訂製旗袍後的心得分享:「謝謝許師傅的好手藝,讓我變成美麗的新娘」、「謝謝許師傅的好手藝,旗袍讓我們母女倆成為婚宴上的焦點」、「擁有許師傅製作的旗袍,讓我好滿足好驕傲」、「才讓許師傅量身一次,就做出如此合身的衣服,師傅手藝太好了」、「許師傅手藝很好,要將旗袍的中國之美給世界的人看」等等,儘管對許榮一來說,訂單的多寡已非他的生活的重心,但看著這些母女檔、新嫁娘期待的心情,與穿上旗袍後所流露的喜悅之情,或許這些肯定與傳承的希望,才是他持續至今的動力,且不願割捨,放棄的理由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旗袍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許家小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