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證時代流行的旗袍師傅,
許榮一:官太太連燒飯也穿旗袍 

50年前,許榮一入行時正是旗袍生意最好的時候。隨著政府遷台的官太太們,每天穿梭在他師傅家裡,生意好到沒歇手的空檔。如今旗袍生意盛況不再,許榮一的客人也換上一批新的臉孔,50年來,許榮一始終堅持傳統縫製方式,用手中的針線將旗袍的美感傳承下去。

1950~60年代,政府遷到台灣來,那些外省的官太太們每天穿著旗袍,哪天誰結婚就來訂作一件旗袍,過幾天生日也要來做一件,遇到甚麼喜慶宴會都要訂作旗袍,連在家裡燒飯也穿旗袍。

那時候有非常多的旗袍店和布行,在博愛路上的布行,光是從衡陽路到武昌街這一小段路就有10家。每天10點開門,店裡就已經擠滿人,一直要忙到晚上11點才打烊,只有中午吃飯時間,店裡客人才稍微少一點點,不是少很多,只有少一點點而已。

我師傅到布行買布常常一買就是一大包袱,有時候是兩大包袱,還要三輪車才載得動。那時候家裡的師傅常常保持在5、6個,最大的旗袍店師傅最多可以到40個,你看他一天要做多少旗袍。有的人手腳快的可以做兩件,手腳慢的做一件,你看那時候有多少人穿旗袍?真多啊,多得不得了!

連Gucci也能做旗袍

1950~60年代很流行用硬緞做旗袍,上面繡立體的珠花,但慢慢愈來愈少人用硬緞做旗袍,後來就不出這種布了,但是有中國味道的織錦緞或針織綢現在都還有,其他的就是跟著時代在變。

以前有些布料不能用熨斗燙,有時候熨斗燙了縮掉了,冷了才又伸出來,或是用熨斗燙了就褪色或燒掉,早期某些布料其實很難做。現在的布料流行都是跟著織布公司在走,看他們出甚麼布,像絲絨也沒改變,其他改變的只是花樣、顏色,質料其實沒有改變。

我這裡現在有很多日本觀光客來,一到台灣就先來訂做,回日本以前就可以拿回去,或是有些小姐準備結婚了,就會帶著媽媽一起來訂做旗袍,有一位常客還會一次買好幾條Gucci、Versace的名牌絲巾,要我幫她做成旗袍,logo還要露出來。

穿上旗袍身材就修長

一件旗袍要看它做的好不好,要看它穿在身上撐不撐得起來,衩子的地方要非常平,有些下襬可能會翹起來,那都是做得不好的。有人說,旗袍要瘦瘦的人穿才好看,其實不管什麼身材,只要做得合身,穿起來都好看,尤其是胖胖的女生,因為旗袍下襬往內縮的設計,看起來反而會顯得比較修長,有修飾身型的效果。

以後恐怕這種傳統式的旗袍會失傳,因為它的手工部份比較多、成本高,很多都做改良式旗袍,以機器車縫。當年因為旗袍生意下滑,很多師傅都改行了,現在接袖的方法也跟以前不一樣,就算他們想要再做旗袍,可能沒幾個人會做了。我有個學生考上了國服製作的甲級執照,準備在救國團開課,現在也有個小女生來跟我學做旗袍,希望這種傳統旗袍的技藝可以繼續傳承下去。(撰文/李雪如 攝影/尤能傑)

此文出自於《Watch Taiwan 觀.台灣》創刊號 2009.04出刊
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刊物之一

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許家小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