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,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。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,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。旗袍的內涵要比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豐富得多。

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,而旗袍卻僅指女袍。民國男子們所著袍衫即使仍帶清代遺風,也不算旗袍。旗人之袍中有冠服袍和一般日常穿的袍,冠服袍有龍袍、蟒袍、常服袍和行袍,按級別等差穿用。一般男子的袍,初期尚長,順治未減短至膝,不久又加長至腳踝。中后期流行寬松式,袖子有一尺余長的。甲午、庚子戰爭之后,受適身式西方服式的影響,男袍的款式也變得越來越緊瘦,長蓋腳面,袖僅容臂,形不掩臀。穿了這種袍,連蹲一蹲身子都會把衣服撐破。《京華竹枝詞》有“新式衣裳夸有根,極長極窄太難論,洋人著服圖靈便,幾見纏躬不可蹲”的描述,反映了清末男袍的時尚趨向。

清代旗女之袍與男袍差別不大,主要是服飾圖案上的差異。旗女之袍本身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。第一階段的旗女之袍較為瘦長緊窄,袖口亦小,裝飾簡單,原因是旗人重騎射,所著之袍要與生活方式相適應。第二階段的旗女之袍變得寬肥,裝飾卻繁褥到了極點,這主要是由於天下承平,旗人生活安定,趨於奢侈,旗女、漢女服飾之間的交流融合日多的緣故。

廣義地說,旗袍經曆了清代的旗女之袍、民國時期的新旗袍和當代時裝旗袍三個時期的發展,其中以民國時期的新旗袍最典型也最為重要。狹義地說,旗袍就是民國旗袍,當然還可以包括民國以后基本保持民國旗袍特征的旗袍。旗袍這一稱謂雖然也偶見於清代文獻,但廣泛而頻繁地被使用也要到民國。

民國旗袍也經曆了經典旗袍(basic?style)和改良旗袍兩個階段。第一階段以傳統的直身平面裁剪為主,並開始引人西方的開省道等工藝,使旗袍更加合身。第二階段引人更多的西式裁制方法,如裝袖、裝墊肩和拉鏈等。

清代旗女之袍與民國新旗袍的主要差別有四點。第一是旗女之袍不顯露形體,特別是后期,寬大平直;民國旗袍開省收腰,表現體態。這與兩個時期的思想觀念有關。中國古代服裝,包括清代的旗人之袍,強調文本而漠視人本,重服飾圖案而不強調人體曲線。中國一貫不贊成太触目的女人,對人體也持十分含蓄的態度。古代的美人,臉是主要的,削肩、平胸、細腰、窄臀、單薄的美人壓在層層的衣衫底下。與曆代中原服裝相比,旗人之袍就算是稱身適體的了,但它只是修長了旗女的身材,卻依然隱藏起她們的身體。民國旗袍受西方人本思想的影響很大,西方服飾充分表現甚至夸張人體線條,往往不惜採用極端的方法。在這里,要緊的是人,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雲托月忠實地將人體輪廓曲線勾出。

第二,旗女之袍內著長褲,有時袍下露出繡花的褲腳;而民國旗袍內穿短褲或三角褲,著絲襪,開衩處露腿。衩下露褲和衩下露腿意味著新舊兩種人文觀念的交替。民國旗袍的衩有時開得很高,1934年就有幾近臀下的,腰身又裁得窄,行走起來雙腿隱隱可見,給人以活潑輕捷之惑,可見當時對女性的行為約束已經大大放松,身心發育的文化環境得到改善。

第三是旗人之袍面料厚重,多提花,裝飾繁瑣;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,多印花,裝飾簡約。對裝飾細節的過分追求,反映了清代末期封建統治者病態的鑒賞水平。清代織物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,龍獅腆麟百獸、鳳凰仙鶴百鳥、梅蘭竹菊百花,以及八寶、八仙、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,色彩鮮艷復雜、對比度高、圖案縴細繁褥。此外,旗人之袍大量使用蕾絲,曾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。蕾絲最初的作用是為了增加衣服的牢度,使衣服經久耐穿,所以蕾絲多綴在易損部位,如領口、袖口、衣襟及下擺等處,后來漸成為一種裝飾品,久而久之,蔚然成風。清代,蕾絲的裝飾功能運運替代了其實用功能。旗女的袍俗以多鑲為美,到了咸豐、同治年間達到頂峰,有時整件衣服全用蕾絲鑲飾,幾乎看不見原來的衣料。清末,外國面料已經開始流入中國市場,民國時聲勢已相當浩大,30、40年比,國外的紡織印染機械已被大量引人,錦綾一類提花織物逐漸失去市場,而印花棉布、絲綢、苧麻織物得到廣泛使用。面料在紋樣表現上更多地吸取了歐洲的寫生技法和光影處理方法,色彩統一?和諧。條格織物、幾何紋織物也很受國人青睞。民國旗袍去繁就簡,衣領矮了、袍身短了、袖子剪了、裝飾鑲滾免了。尚簡的風尚由留洋女學生帶回,廓形的改良也促成了鑲滾等裝飾的省略。

第四個差別是旗人之袍等級分明,制度浩繁,而民國旗袍則已走上了平民化的道路,它作為等級身分的標識漸己淡化,而成為顯示個人消費水準和審美情趣的一個側面。清代服飾的條文規章多於以前任何一代,對品官冠服的色彩質地、當胸補子、朝珠等級、翎子眼數、頂子材料都有嚴格區別。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服飾禁例,如:凡五爪龍緞、立龍緞等,官民均不得服用,如有特賜者,亦應挑去一爪穿用;軍民等一律不得以蟒緞、妝緞、金花緞、片金、倭緞、貂皮、猞猁猻等為服飾;八品以下官員不得服黃色、香色、米色及秋香色;奴仆、伶人、皂隸不許穿花素各色綾緞……。民國旗袍的生存環境相對來說比較寬松,此時封建統治被徹底推翻,中華服飾從整體上擺脫了古典服制的束縛,近代資本主義商業文明驚濤拍岸,等級貴賤、性別尊卑的陳規陋習開始受到沖刷、蕩滌,女性妝飾呈現出誘人的時代色彩,這一昔日有等級標識、不容半點逾越的領域,逐漸淡化為代表消費者情趣,衡量其消費能力的通用尺度。穿旗袍成為彰明個性的手段,民國旗袍的款式、設色、紋樣變得精彩、?趨洋、求變。

旗袍是中西合壁的產物,雖脫胎於清代旗人之袍,卻已具備了獨立的、與旗人之袍迥然不同的風格韻味。服裝是時世的映射。旗人之袍與旗袍代表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年代,一個迂緩封閉,一個躁動不安。也許差異就是這樣形成的吧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許家小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